当前位置:主页 > 教育 > 正文
重庆人社创新举措构建“近悦远来”人才生态 政策体系日臻完善
来源:重庆日报作者:洞察网2021-11-15 10:26:47

位于渝北空港国际新城的“中国·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”

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203万人,较“十二五”末增加50万人,高、中级职称占比达到50%;

博士后年招收规模实现连续倍增,今年有望突破1000人;

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46.7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124.6万人,高技能人才占比位列西部第一;

重庆培养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,代表中国夺得参赛的第一枚奖牌和第一枚金牌;

成功举办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技能大赛并永久落户重庆;

圆满举办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;

获批全国首个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基地;

获批建立全国第一个康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;

……

全市人力社保系统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,将人才工作摆在首要位置,精准施策、靶向发力、深度对接、广泛宣传,助力做优人才生态,打造出创新创业的强引擎,构筑起英才向往的新高地。

政策揽才 活动引才 市场聚才

2020年,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的李湖海和朋友王隆权带着“智能地库层高优化技术”创新项目,一头“扎进”了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。

“高精尖缺”人才积极来渝发展,吸引他们前来的首要条件是“硬核”的人才政策。

近年来,重庆市创新政策密集落地,政策体系日臻完善:“塔尖”“塔基”人才政策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分类制定培养引进措施,加快集聚优秀人才;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,助力引进国际国内高端人才、海外博士等急需人才。

释放揽才政策信号的同时,引才活动强势加码。市委、市政府举办两届的“重庆英才大会”升格为部市共办、川渝协办。成功开展“百万英才兴重庆”系列招聘活动,意向签约2万余人;创办“重庆英才·职等您来”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,累计招人招才15万人,并获批全国首个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基地。

创新建设全国首家专业性猎头基地,引进知名猎头机构,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000人。构建国家+市+区县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矩阵发展体系,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聚产业、引人才、兴市场作用。

截至2020年末,全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55家,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316.5万人次。

万众瞩目,人才济济。

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,全国1001家机构共计1.1万人参会参展参赛,150个人力资源服务项目达成合作,签约金额超166亿元。

如今,“重庆英才”品牌已形成“线上+线下”“国内+国际”“重点+常态”等吸纳人才模式,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,不断释放引才强劲动能。

抓活专技人才项目

建好新技能人才平台

“博士后管理服务‘掌中宝’非常方便,招收计划、微视频、成果展示、工作指南、政策解读全都一目了然。”

张亮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在站博士后,博士在读期间通过“掌中宝”了解到了我市博士后政策,申请获得了“博士、博士后连续培养”资助。“连续培养政策明晰了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,让我在博士后期间便吃下‘定心丸’,凝练科研方向,转化科研成果,‘博新计划’为我未来发展搭建了耀眼的平台。”张亮说。

自开发上线,这款重庆市博士后管理服务系统点击量已超60万次,博士后人才加快集聚。

截至目前,今年我市新招收博士后808人,超去年全年招收人数;全市博士后科研站增至451个;市外入渝率和出站留渝率持续保持在80%以上;入选国家级资助项目470个、经费8598万元,同比增长56%、50%,博士后工作实现“量”“质”双提升。

城市引智互联加速,乡村引才也蹚出新路。出台乡村人才振兴26条重点举措,建成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,构建“5+16+101+N”专家服务基层体系,创新组建“订单式+组团式”专家服务团到基层服务,累计组建101个专家服务团699名专家到35个区县“常态化”开展专家服务,培训基层人才1.65万人次,新建茶园、果园、中药材等核心示范基地1.5万余亩,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近4.7万亩,新增经济效益超过6400余万元,此外,还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家服务团,组织312名川渝高层次专家走进两省市12个市(区)县开展综合智力示范活动,专家成为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智囊团。

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。

加速提档升级技能人才平台:评选新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、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5家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家,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个、国际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23个。

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梁攀夺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冠军,为中国实现了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。今年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,重庆代表团奖牌榜列全国第二,并获突出贡献奖。

“现在,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者也相继走上了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之路。”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。

深化人事制度改革

提升人才服务效能

日前,在重庆文理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,一台由该院教授欧汉文研发的高性能雕刻机正在加工磨具。

今年50岁的欧汉文,原是一名小学老师。多年来,他刻苦钻研技术,后被重庆文理学院聘为讲师,2019年被评为“重庆市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专家”。因成绩突出,他从讲师破格晋升为三级教授(正高级)。

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,欧汉文的人生跨越,正是我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生动缩影。

制定出台《重庆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下放职称评审权,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,破除人才职业壁垒,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。

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2729名特殊人才通过职称评价“绿色通道”直接获得高级职称,747名高层次人才通过市场化评价方式受益。

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能上能下试点,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“一评一聘定终身”现象,在高校、中职学校、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中选取部分单位开展岗位聘用考核试点,对聘用期满人员实行“全体起立,重新入座”,实现了岗位聘用能上能下,去掉了人才身上的“永久牌”标签,获评2018年全市“我最喜欢的十项改革”之一。

畅通人员引进通道。针对高端人才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;针对骨干人才开展“组团招聘”,组织事业单位组团赴人才集聚地主动揽才;针对特殊人才实行“按需设岗”,实现“人岗相适”“人事相宜”。

薪酬制度改革走在前,将原来的“绩效工资+高出部分”调整为“基础绩效+超额绩效”,以“+总量”方式,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,实行一年一核、上下浮动。以“总量+”方式,建立绩效工资追加单列机制,对高层次人才“市场化”薪酬按需追加,同时明确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性报酬等25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。完全下放绩效工资内部分配自主权,由事业单位在总量内自主确定绩效工资结构、分配方式、项目名称、标准及发放范围。

在服务人才方面,制定《重庆英才“渝快办”实施方案》,提升人才服务工作标准化、信息化、便捷化、规范化水平,推动人才服务向4.0版跃升。

重庆英才服务港建设加速推进,围绕“五全”服务目标,坚持“公共服务+市场化服务”相结合,加快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从17项扩展到68项,全力打造覆盖重庆、服务成渝、面向全球的“贴心式”人才服务。紧扣重大战略,联合举办“重庆英才讲堂”、博士后沙龙、金秋路演月等系列活动,不断深化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,用心营造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。

目前,全市累计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7814张,为各类人才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19万人次。

天下英才,近悦远来。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,市人力社保局将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,在人才强市建设中当先锋、打头阵,全方位培养、引进、用好人才,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。

图片由市人力社保局提供

[责任编辑:linlin]

相关文章

评论排行
热门话题